沥青主要包括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石油沥青为沥青的主要来源,改性沥青也主要以重交道路沥青作为基质沥青。以下重点对道路石油沥青从“生产-仓储-研发/加工-营销-运输 -用户-服务”的价值链进行分析。
一、国内沥青生产企业特征
国内沥青生产企业具有寡头垄断、区域集中的特征,但本土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集中度有所下降。
从生产主体看,我国的沥青生产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众多地炼厂,三大巨头仍占据我国沥青生产主要市场份额。2015年国家放开原油进口使用权后,以山东京博石化、菏泽东明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加快大举进军石化产业,国内沥青市场占有率由2013年的20.2%上升到2022年的31.8%。
从沥青产能分布看,国内沥青产量集中于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等17个省市,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和浙江五省的沥青产量占国内沥青总产量的80%左右。西北、西南十五个省出产沥青的炼厂很少,覆盖面积不到30%。中石化的炼厂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布局比较集中,加上地方主要聚集于华南与华东,华东、华南区域炼厂重叠较多,叠加进口沥青冲击,竞争激烈。中石油的炼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布局较均衡。整体上,东北、山东地区沥青资源供应过剩,为主要沥青输出地区。江西、安徽、重庆、贵州、云南、湖南等地缺少炼厂,成为各外地炼厂争夺的焦点,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国内沥青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随着东部地区公路网络的逐渐完善,沥青需求趋于平稳,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沥青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基于沥青本身供应和需求在地域上发生的变化,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沥青资源从东部产区销往西部需求区域。
目前,国内沥青资源的流向为:由华东流向华北、华中、西北和西南,由华南流向西南、华中,由东北流向西北、华北等地。如总部位于广州的中航路通实业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改性沥青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从沥青流向看,华北、华中、西北和西南市场应是物资集团全国布局的重点。
二、沥青产业链的关键增值环节
沥青仓储库是沥青贸易的关键支点,新建沥青仓储库兼具改性沥青加工功能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85%左右的沥青资源为散装,需要固定的罐体进行储存。国内沥青仓储库包括沥青现货仓库、保税库及期货交割库。我国现有沥青库约500座,其中约60%为中型库。沥青库所有者主要为贸易商,其他还有公路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等。
对于沥青经销/贸易商来说,沥青仓储库是需重点掌控的产业链关键增值环节。
首先,强大的沥青仓储能力是企业进行沥青现货和期货相关交易的基础。一方面,由于沥青销售受季节影响明显,有明显的淡旺季,依托沥青仓储,企业可以保障旺季的市场供应,以及向中小型中间商销售沥青。沥青改性加工生产线以及实验室也需要依托仓库建设。另一方面,沥青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结合可帮助企业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以山东京博石化为例,其在2016年获得了上期所交割厂库的资质,通过多种期货运作,其沥青的每吨利润比零售价高出400元/吨。
其次,仓储能力还是与上游炼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如中石化沥青作为企业炼油的副产品,更多是以产定销,易形成供需失衡,往往需要经销商/贸易商的沥青库容帮助其在淡季及生产旺季消化库存。经销商/贸易商如能利用优势沥青库容与中石化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能帮助稳定上游沥青资源,在消费旺季保障市场供应。
其三,受运输辐射范围限制,单个沥青仓储库的供应范围存在的一定的地域性。作为大宗商品,完善的沥青仓储布局和物流体系能在保证沥青高效运输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沥青前沿库销售模式还是完善销售网络、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其四,国家及地方的环保政策日益严苛,沥青仓储库建设环评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区域、土地资源稀缺性。
对于经销/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来说,在供应端,应建立沥青库容与中石化等核心炼厂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市场端,应构建以区域中心沥青仓储库为核心,以沥青前沿库为配送基地的沥青仓储库网络,从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从“供应端-中转-市场端”的沥青仓储网络,打造市场开拓和供应保障的强大支撑网。
西南地区为沥青输入区域,川渝水运发达,沥青贸易商应实施沿江、沿河战略,择优选择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便利的黄金码头,布局区域性中心沥青仓储库,辐射周边区域。
随着改性沥青的应用推广,新建的沥青仓库一般都具备加工能力。未来新建沥青仓库在功能上应具备储存、研发、加工、转运等综合功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改性沥青需求。
三、沥青行业的战略制高点
沥青材料研发/深加工是沥青产业链的核心增值环节,是行业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沥青产品呈现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和硬质沥青三大发展趋势。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及养护技术呈现长寿、耐久、实用、方便、快捷、生态环保和注重全生命周期综合价值的发展趋势,如长寿沥青路面设计、裂缝填封、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表处、精表处、同步碎石封层、复合封层、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同步薄层罩面、铣刨罩面、沥青就地和厂拌热再生等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广阔。与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加工、储存与施工相关的沥青材料、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将与上述趋势相适应。
为争夺沥青行业利润制高点,上游炼厂正加大对沥青材料研发、加工环节的投入,未来沥青材料研发/加工环节竞争将更加激烈。
沥青材料研发及加工总体上将呈现以下趋势:
01、沥青材料呈现从热沥青、温拌沥青向冷沥青发展的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热拌沥青存在能耗高、沥青烟、刺激味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不足,逐渐被温拌沥青与冷拌沥青所替代。
冷沥青包括液体沥青和乳化沥青。液体沥青成本高、污染大、路用性能差,主要用于路面坑槽修补。乳化沥青具有节能环保、加工工艺简单、可常温下储存与施工、易养护及可加工成彩色沥青等多重优点。如环氧沥青性能极好,具有强度高、耐车辙、疲劳性能好等特点,是钢铁桥面、高等级路面及超重交通路面铺装的最好材料,但成本高达普通沥青的10倍以上,还受热施工和加入固化剂后的固化时间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而环氧乳化沥青仅为环氧沥青成本的三分之一,可冷施工,固化时间可根据工程需要调节。
乳化沥青可广泛应用于防水连接、路面养护、公路路面等领域,如透层/粘层油、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乳化沥青与水泥混合料等。
02、适用于特定气候条件的沥青材料将得到大力发展
普通沥青路面基本无法经受特殊季节(如雨季、降雪季节)以及特殊气候(如特高温天气、低温天气、大风气候)的考验,会出现高温融化、低温开裂等病害,使用性能和寿命无法保证。适用于特定气候条件的改性沥青路面能更好地解决相应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寒、高温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增加,满足高寒、高温和干旱等独特地理环境的沥青材料需求将增加,而这些独特地理环境在沥青改性剂、乳化剂、加工技术/工艺、施工技术/工艺和施工设备等方面均与普通地区存在差异。如适应我国西藏高寒、非洲高温等地区环境的沥青材料。
03、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全面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沥青再生利用率普遍超过70%,我国约30%左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和就地冷再生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如环保型沥青再生剂等。
04、沥青研发/加工环节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将日趋激烈
国内以沥青贸易与加工为主业的改性沥青企业可根据其辐射范围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小型企业。全国性企业一般以本省作为主要市场,跨多区域经营,但目前仍无法做到国内市场的全面覆盖。区域性企业只在本省或周边省份开展沥青经营业务,地方小型企业进行较小批量的沥青经销。沥青加工与贸易环节市场集中度CR4≈15% ,属于竞争型市场。
国内改性沥青消费占比超过25%,市场规模大、利润高。由于难以及时快速响应用户对沥青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改性沥青业务一般并非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主业。国内改性沥青生产厂家,如宝利国际、厦门华特、浙江兰亭高科等,这些厂商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改性沥青业务投入资源较多,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部分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国内改性沥青市场已逐步摆脱无序状态,小规模的低端沥青改性加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品牌、产品质量和服务成为新的竞争力,而大型石油企业正加大在沥青研发领域的投入,增加改性沥青加工生产线,或设置附属沥青加工企业,如壳牌升级必乐铺净味环保沥青,中石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发新型环保沥青再生剂、净味环保改性胶粉等新型清洁、环保沥青产品,沥青研发/加工环节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四、沥青行业的品牌化营销
沥青行业品牌化营销效益日益显著,品牌壁垒逐步强化,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
01、国内市场沥青品牌众多,品牌壁垒逐步强化,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炼厂品牌主要有进口沥青壳牌、韩国SK、GS、双龙、泰普克、埃索等;国产沥青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众多地炼品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石化、中石油实施统一品牌策略,通过沥青品牌化运作,中石化“东海牌”及中石油“昆仑牌”沥青已形成了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中石化主要采用中东原油,中石油主要采用自采原油和马瑞原油。原油决定沥青特点,中石化沥青更适于改性,中石油沥青重交品质好。
经销/加工企业品牌主要有山东高速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川海”牌、江苏宝利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百世路”牌、厦门华特集团有限公司的“华特”牌,以及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创”牌,其他还有众多中小加工企业品牌。
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高端市场,终端用户十分注重沥青品牌。目前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的国产沥青品质已比肩进口沥青品质,但部分省市的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路面沥青仍倾向于选择进口沥青。由于中石化的强大品牌效应,市场上已出现“东海牌”假冒沥青。
02、沥青价格波动频繁,行业经营风险较大
沥青价格与原油价格大趋势上保持一致,但相比其他石油产品,其价格与原油价格关联性要小。国家经济政策、原油价格波动、道路投资规划及施工进程、沥青市场供需、沥青消费季节性等多种因素都将影响沥青价格走势。
国内沥青期货越来越活跃,沥青现货与期货联系密切,借力期货交易工具,开展期现结合等套期保值业务有利于平滑沥青价格频繁波动风险,获取稳定的经营利润。
03、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大型炼化企业具有渠道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沥青营销渠道主要为直销、代销、经销/贸易等传统销售渠道,沥青电商也已开始起步。
中石化、中石油实行统一销售政策。中石化由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统一销售,无分公司,销售高度统一,高效快捷,但难以贴近终端市场把工作做细。中石油由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统一销售,下设7个分公司,更贴近市场,但区域之间仍有条块分割。中石油还借助原油资源优势,与盘锦浩业、河北鑫海等地方炼厂合作,打造中石油、地炼合作的一体化平台,拓展沥青“代加工”及“收购”业务,扩大沥青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等炼厂加大了沥青直销力度,对沥青经销/贸易商的冲击较大,加剧了渠道竞争。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等上游企业实力雄厚,采用品牌化销售策略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控制、产品推广能力,在通用道路沥青市场对传统经销/贸易商形成强大挤压效应。中石油旗下还有4家专业沥青企业,开展沥青研发、加工也饿,呈现渠道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经销/贸易商的优势在于营销政策较灵活,物流配送、技术支持等服务更贴近市场,大型经销/贸易商往往还具备改性沥青研发、加工能力,形成了一定的专利技术储备优势。面对上游供应商及其他经销商/贸易商的渠道竞争压力,行业内企业应着力提升仓储/加工/物流、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五、沥青的分销物流
沥青分销物流以公路为主,优化面向终端的沥青运输模式是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
石油沥青虽不属于危险品,但液体石油沥青不能使用普通车辆进行运输,只能使用特定的槽罐车运输。传统的沥青物流方式主要包括汽运、铁运和船运,近年来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逐渐兴起。
汽运:沥青汽车运输灵活、方便、快捷,更合适沥青库周边300-400公里内的短途运输。
船运:从南京船运至重庆,再分销至川渝一带是沥青市场相对固定的船运流向;茂名、佛山船运至广西钦州,再输送至云贵,是华南沥青向西南市场相对固定的流向。此外,特殊的市场行情下可能出现华南沥青北上至华东地区,东北沥青南下至华东、华南地区。
铁运:镇海至西北地区、广东至云贵地区的沥青铁路运输相对固定。此外,山东、东北也有部分沥青通过铁路发往西北,区域间价差打开时,甚至会从山东通过铁运至西南地区。
沥青集装箱多式联运:沥青集装箱运输采用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的多式联运方式,实现了仓储与运输的一体化。沥青集装箱可直接在炼厂/港口装货一次性运到工地,在需要中转时,也不需将沥青从箱内取出换装,从而实现一站式“门到门”运输,减少了中间的物流环节,并可减少沥青转运中的加热次数,仅在施工现场一次加热,降低了仓储、中转及加热的费用,具有方便、快捷、降低损耗、节约加热成本及节省转运成本/时间的优点,对超过700公里需要船运、铁路、汽运等多次转运的较复杂运输路径,沥青集装箱运输综合成本优势显著。但与汽运相比,集装箱运输单体容量小等问题导致不适合短距离运输。
随着中西部地区或复杂地形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增加,主要交通基础设施施工地区与国内炼厂、港口的距离加大,通过优化仓储网络布局和采用沥青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方式优化面向终端的沥青物流模式,对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综合运作成本,节约运输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道路沥青的最终用户
道路沥青最终用户具有主体多,需求多样化、差异化、层次多的特点。
国内道路情况复杂,造成沥青产品需求主体复杂、产品需求层次多,市场不规范现象仍较突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具有块状分割、区域分散的特点。道路沥青的用户主要为项目的甲方业主、工程承包单位两类主体。
01、项目的甲方业主
主要为省市县国资委管理的交通类投资公司、市政公司及社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等企业,该类主体特别关注工程进度,注重沥青品牌,审批环节多。
我国公里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省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县道由县、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乡道由人民政府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在公路分级建设、养护和管理的体制下,具有区域市场分割、相对封闭的特征。对沥青经营企业来说,要打开县乡道沥青市场,营销渠道需往县、市下沉。
02、工程承包/施工单位
这类主体以建筑类央企,如中交集团、中铁建,省路桥公司及养护公司等单位为主,关注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灵活性、沥青质量及技术支持能力,需要沥青供应商能够及时调节沥青在工地的储存。
七、从产品到服务沥青解决方案定制化趋势
道路沥青使用范围较广,但是与施工当地的气象条件、温度湿度等具有一定相关度,方案规划制定必须考虑当地气候特点等。随着应用场景多样化,各种不同功能的专用沥青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已经成熟,获得了广泛认可。下一步的突破口在于整合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增加服务附加值。壳牌沥青已经先行尝试这一路径,于2016年在上海建立壳牌沥青中国解决方案中心,该中心集研发、检测与技术咨询为一体。壳牌沥青目前是我国市场中提供沥青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以及在产品应用前、中、后期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沥青解决方案,满足道路、建筑防水、机场建设等多场景的特定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沥青产业未来将走向全产业链竞争,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企业将脱颖而出,逐渐在市场上占住主导地位。